搜索信息

新闻资讯
首页 > 新闻资讯

客机充电宝起火频发,民航局紧急管控禁携无3C产品

2025-06-30

航空消防安全领域因充电宝起火事件频发引发高度关注,以下是综合事件背景、原因、管控措施及安全建议的全面分析:


事件规模与危害性

数量激增:截至2025年6月,民航领域发生15起充电宝机上起火冒烟事件,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一倍。


image.png


消防典型案例:

香港航空HX115航班(3月20日):罗马仕2万毫安充电宝在行李架自燃,飞机备降福州。

南航CZ6850航班(5月31日):乘客使用充电宝为相机供电,起飞15分钟后因冒烟返航。

上航FM9449航班(6月13日):充电宝明火燃烧,乘客接力泼水扑救。

韩国釜山航空事故(1月):充电宝起火致整机烧毁,损失近10亿韩元。

起火核心原因

环境气压变化:巡航时客舱气压降至约0.6个大气压,加剧锂电池“热失控”风险。

产品质量缺陷:

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私自更换隔膜材料,导致罗马仕、安克等品牌召回超120万台充电宝。

国家抽检显示充电宝不合格率逐年攀升(2023年达44.4%)。

人为违规:乘客在飞行中使用充电宝充电(如南航事件)。

危害性实验数据:

充电宝短路后15秒温度飙升至400℃以上,常见灭火器无法有效降温,易复燃。

密闭机舱内烟雾毒性强,灭火资源有限(仅防火袋、少量灭火器),人员疏散困难。


image.png


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;

被召回型号/批次(如罗马仕PAC20-272、安克A1642等);

额定能量>160Wh或参数不明产品。


飞行全程禁用规定:

即使有3C标识,起降与巡航阶段均禁止使用充电宝。


充电宝起火应急处置指南

机上起火:

立即用水浇透:渗透至电芯内部降温,阻断锂离子反应(如上航FM9449航班成功案例)。

避免使用干粉灭火器(效果有限且易复燃)。

隔离火源:

机组使用防火袋包裹,乘客听从指挥协作疏散。


航空安全无小事,一次侥幸可能威胁上百生命——合规与警惕是守护安全的底线。


© 2025 中泽科工(北京)智能装备有限公司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5128560号-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